很多人說散養戶會消失,會走向規模養殖。在這里,我表示有不同的意見。我們說的散養戶和規?;且詳盗縼矸诸惖?,而數量并不代表競爭力!
我們不應根據規模來分類,因為規?;⒉淮砀偁幜Ω鼜?。而應根據本質(屬性)來分類,因為這樣更科學,更能體現競爭力水平。我們這里講的散養戶,不僅是規模小,也是養殖不專業的一個群體。散養戶養殖不專業,養殖業不是他最主要的收入。所以,被淘汰是必然。而專業化的養殖戶,可能規模不是很大,但卻有很強的競爭力。例如養1萬只左右蛋雞或肉雞專業戶,養得好,成本低,反而更有競爭力。所以,未來的變化之一,是從“散養戶”(非專業)到專業化。
【點評】養殖業的變化,它的本質是專業的淘汰不專業的,而不是規模大的淘汰散養的。
二、從數量型向品質型轉變
中國人口多,改革初期養殖的盈利機會是滿足“量”的需求。而今天,消費者的消費能力與日俱增,對肉蛋奶的消費有了更高的品質需求。
今天很多的養殖者,生產依然是以數量和成本為導向,這其中盈利的空間很有限。大路貨永遠只能是微利,這是事實,是商界規律。而需求一旦疲軟、行情小幅變化,很容易虧本。
【點評】未來的養殖,一定是走高品質路線,例如真正意義的無殘留、綠色肉蛋奶,低膽固醇等特色動物食品。
三、從省錢思維向溢價思維轉變
搞養殖而不是搞經營,因此思維受限。省錢思維是以價格為導向,省錢的空間是有限的,稍微飼料波動,疫情出現,利潤就沒有了。而溢價思維,則是以效益為導向,想著如何能把好的肉蛋奶賣出更高的價格。例如我們購買獸藥、飼料、設備等,看重價格的高低是典型的省錢思維,由于品質不高,而無更高的效益。而看重能為你創造更高的效益,則是溢價思維。
【點評】省錢思維是養殖思維的體現;而溢價思維則是經營思維的注解。
四、從養殖型向經營型轉變
我經常給蛋雞場的老板灌輸這樣的思維:“為什么會有“淘汰雞”?因為他只盯著雞蛋!為什么不是賣老母雞,順便賣點“副產物”-雞蛋?
如果是經營思維,那么就需要綜合考慮、系統籌劃:養什么樣的品種可以賣出高價?如何把老母雞賣出價值?什么樣的蛋品利潤空間更大?如何通過建設品牌來實現品牌溢價?如何把雞糞價值******化?-把雞糞加工成有機肥?
【點評】這種經營思維,是把雞場看成一個生產多種產品的工廠,而不是盯著雞屁股下的幾個雞蛋。
五、從單打獨斗向協同合作轉變
中國的養殖戶過去是“大群體、小規模”,和那些以資本形式進入養殖業的企業相比:眼界有限、實力有限,所以,想做產業鏈是不現實的。但做產業鏈會有更強的競爭力,所以,需要協同合作。
為什么要合作?為了互補。那么合作的基礎是什么?是對方有你想要而又不具備的東西。如果通過互補和協同,可以實現產業鏈價值的話,那么必須要具備“合作精神”。懂得并擁有合作精神的人,更有可能把握未來,占盡先機。
【點評】合作精神的本質是“包容”和“價值補位”,如果沒有包容,協同合作是一種空話。